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沿线重要服务设施,是公众出行的“驿站”和“窗口”,正经历跨越式转型,逐步从“流量通道”向“价值枢纽”升级。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突破传统功能定位,打造了全国首个“婚庆”主题服务区——枣庄服务区,为行业探索“快进慢出”服务区经济提供了极具参考的“山东样本”。
中国结、红灯笼、鲜花拱门、星空顶……在京台高速公路629公里处,枣庄服务区展开了一场浪漫革命,把婚礼殿堂“搬”进服务区,打造了9个风格迥异的婚礼大厅,不仅激活了城乡消费,更破解了闲置资产盘活难题,成为重构产业边界的标杆案例。
▲京台高速公路枣庄服务区
打破封闭边界
服务区“后门经济”的典型案例
传统高速公路服务区因功能局限,长期困于“封闭式经营”的桎梏。如何将服务区从“高速孤岛”转变为“综合枢纽”,成为行业探索的关键命题。枣庄服务区地处薛城区与新城区交界处,距枣庄高铁站2.4公里,毗邻城区主干道,背靠铁道游击队纪念公园,周边社区总人口超1万人,区域地理优势十分突出。枣庄服务区西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抓住地方婚庆市场发展机遇,以打造“婚庆”主题服务区为契机,通过物理隔离的方式,打破封闭式经营边界,打开“后门”对外经营,吸引城区车辆和人群进入服务区,实现高速公路路域内外双向服务。
服务区打开“后门”后,2024年承办婚礼超百场,2025年预订量突破200场,从城区进入服务区的汽车超1.5万辆次、客流超4.5万人次,婚庆服务半径扩展至江苏徐州、河南商丘等200公里外的城市。这一模式打破了服务区“封闭经营”的固有边界,通过“地理破圈”实现“流量破圈”,为服务区融入地方经济网络提供了新路径,使服务区的空间价值从“过路经济”向“目的地经济”跃迁。
▲婚礼现场
驱动多元消费生态
服务区“消费提振”的典型案例
非油业态收入占比低是服务区行业普遍情况,亟须通过特色业态延长消费链条。枣庄服务区以“婚庆”为核心引擎,构建“一站式”消费场景,在路域内外双向引流模式驱动下,打出婚庆服务、特色美食、连锁品牌、非遗文化、平价业态等提振消费的“组合拳”,构建了极具性价比的特色化、体验式、平价型商业综合体。引入平价美食——枣庄辣子鸡、羊肉汤、微山湖香辣鲤鱼等特色菜,加工过程“明厨亮灶”,实行“现炒更香、坚持好食材”理念;引进国内知名零食零售品牌,为顾客营造安全、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提升顾客消费满意度;打造服务区“运河大集”,每逢节假日,非遗手造、特色农产、本地美食等10余个摊位沿广场长廊次第排开,吸引过往司乘及周边居民,延长旅客停留时间,进而聚人气、促消费。
数据显示,每场婚礼平均带动餐饮、特产销售等二次消费上万元,实现了路域上下经济效益的“双赢”。自2024年9月引进“婚庆礼宴服务中心”后,枣庄服务区日均营业额增长315%,日均客流量达5100余人次,同比引进前增长78%,通过构建“核心业态+衍生消费”的复合型消费生态,实现了由“短暂停留”到“深度体验”的转型。
▲枣庄服务区引入多元特色业态
闲置空间赋能转型发展
服务区“资产盘活”的典型案例
高速公路服务区正经历从基础保障型向品质服务型的转型升级,传统单层服务区已难以满足司乘多元化需求。然而,行业内多楼层服务区综合楼业态开发面临通病,即餐饮、商超等同类型业态占比高,司乘着急赶路,服务区垂直动线商业转化率低,综合楼高楼层存在资产闲置情况。在此背景下,枣庄服务区积极探索资产盘活路径,敏锐捕捉到婚庆市场的巨大潜力,以“高速直达、场景专属、服务集成”为核心竞争力,将1.8万平方米闲置区域整租,改造成风格各异的婚礼殿堂,打破了传统服务区业态空间利用率有限的特点,资产盘活率达100%,重构了服务区的功能属性。新人在服务区举办婚礼,宾客通过高速公路“点对点”直达现场,服务区每日热闹非凡,激活了沉睡的空间价值。
▲枣庄服务区将高楼层闲置资产打造成婚礼殿堂
而另一边的枣庄服务区东区,每天有两吨左右的微山湖小龙虾通过货车发往全国。服务区毗邻的微山湖养殖区,盛产小龙虾、大闸蟹、四孔鲤鱼等知名水产品,为更好地开发路衍产业项目,提振乡村振兴产业,枣庄服务区利用服务区东区闲置场地与水产企业开展水产品物流集散项目,并依托路网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了“服务区+乡村振兴+物流”的产业布局,年运输量超1000吨。
枣庄服务区资产盘活的实践,将闲置资产转化为盈利增长点,为行业提供了“空间变现”的可行路径,印证了“服务区即平台”的运营理念。
▲枣庄服务区利用东区闲置场地与水产企业开展合作
文化赋能与品牌IP
服务区“特色打造”的典型案例
近年来,交旅融合迎来巨大发展机遇。2024年,文化和旅游部会同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拓展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功能。山东高速服务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进一步扩大服务区有效供给,加快促进交旅融合发展,使枣庄服务区成为塑造特色品牌、展示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
突破传统经营业态,精选民生主题,引入集“婚礼策划、摄影摄像、婚车租赁”等功能于一体的“婚庆礼宴服务中心”,打造具有代表性的“婚庆”主题IP,仅是枣庄服务区创新探索的一环。除此之外,服务区还深挖活用“铁道游击队”这一本地红色文化,通过现代化的光影技术,将厚重的历史故事转化为极具吸引力的夜间景观和沉浸式体验,显著提升了服务区的文化辨识度和旅游吸引力。每当夜幕降临,枣庄服务区综合楼的“铁道游击队”主题灯光秀便会璀璨上演,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于楼体之上,吸引众多游客驻足欣赏、拍照留念。
“区域文化场景”与作为核心引擎的“婚庆”主题IP相互赋能,枣庄服务区实现了功能属性的重构与业态升级,为行业的特色化运营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迈向“长红”
构筑“服务区+”模式新图景
枣庄服务区将交通节点转化为城乡消费纽带,重构服务区区位价值,以“婚庆”为支点撬动多元业态融合,突破了服务区产业边界。未来,枣庄服务区将继续深耕“服务区+”模式,通过三个方面擘画其发展新图景。
围绕“婚庆”主题核心场景 丰富特色链条 推出客房、地方特产伴手礼等业务,完善“婚庆”服务链;深度融合“婚庆”主题与地域文化,在综合楼建设“地方婚俗文化展馆”,展示传统嫁娶礼仪;布设一系列“婚庆”特色网红打卡场景,打造“可参与、可传播、可记忆”的文化展示矩阵。
围绕“后门经济”服务模式 焕活商业引擎 枣庄服务区计划引入肯德基、蜜雪冰城等知名连锁品牌,联合“齐鲁号·全球购”增设跨境产品,满足各类客群的需求,打造业态更全的商业综合体,将路域外的顾客“引进来”;探索与周边景区联动营销,推出门票优惠、景区接驳等服务,让高速公路上的客人“走出去”。
围绕“便民体系”提质升级 缔造旅途港湾 大力发展广场经济,结合节假日客流特点,打造商品市集、美食街,营造浓浓烟火氛围;丰富公共服务功能,新增免费洗浴、洗车的“焕新启程”一站式休憩服务。
从“网红”到“长红”,“枣庄经验”成为服务区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助力服务区经济从“流量大平台”迈向“经济新引擎”,让服务区从过路站蜕变为兼具文化体验、商业活力与公共服务功能的城市新地标。
来源:中国高速公路